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抗胃環境脅迫的高穩定性玉米內源組分乳液制備步驟及界面張力測定
> 內分泌物在膠束中的增溶作用——結論、致謝!
> 液體表面張力方向究竟是沿著頁面切線方向,還是垂直于頁面指向液體內部?
> 基于表面張力等分析油酸鈉體系下磁化處理對赤鐵礦和石英浮選分離效果的影響
> 基于界面張力消失法計算CO2-原油最小混相壓力
> 3D打印鈦合金粉體的生產工藝——高速高壓氬氣氣流克服鈦合金熔體表面張力
> 表面張力對乙醇液滴沖擊過冷水平壁面的鋪展動力學行為的影響(一)
> 全自動表面張力儀測定原理及操作步驟【實驗】
> 高壓CO2對表面活性劑水溶液與原油界面張力、原油乳化的影響——結果與討論、結論
> 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表面張力現象
推薦新聞Info
-
> 不同溫度和壓力對AOT穩定CO2乳液的界面張力影響(三)
> 不同溫度和壓力對AOT穩定CO2乳液的界面張力影響(二)
> 不同溫度和壓力對AOT穩定CO2乳液的界面張力影響(一)
> 基于表面張力等分析油酸鈉體系下磁化處理對赤鐵礦和石英浮選分離效果的影響
> 浮選藥劑的性能、組合用藥機理及協同效應的影響因素(二)
> 浮選藥劑的性能、組合用藥機理及協同效應的影響因素(一)
> 不同質量濃度、pH、鹽度對三七根提取物水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三)
> 不同質量濃度、pH、鹽度對三七根提取物水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二)
> 不同質量濃度、pH、鹽度對三七根提取物水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一)
> 氟硅表面活性劑(FSS)水溶液表面張力、發泡力、乳化力測定(三)
泡沫洗手液的泡沫是如何產生的?泡泡的產生離不開表面活性劑
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號 瀏覽 1083 次 發布時間:2022-09-26
生活中,洗衣液、沐浴露、洗頭膏都是我們日常清潔所需物品。它們的種類各異,有的雙手摩擦就可以產生豐富的泡沫,有的則是無泡的類型。人們在選擇有泡和無泡類型上也各有偏好,對廣大泡沫黨而言,豐富且細膩的泡沫就是“洗得干凈”的代名詞。但你知道嗎,小小泡沫的背后,也藏著不少科學小秘密哦。
泡沫是如何產生的?
泡沫從定義上來說是由不溶性氣體分散在液體或熔融固體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泡沫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搖晃礦泉水瓶,水面可能會出現稍縱即逝的泡沫;若是再往這個瓶子里添加一些肥皂水,那么就會發現相比于之前很快破滅的“水泡沫”,裝有肥皂水的瓶子中產生的泡沫持續的時間更長,也不容易破,不少人的童年樂趣“吹泡泡”也是如此。
這兩種泡泡之所以在“壽命”上存在差異,是“排水效應”不同的體現。我們都知道,由于引力作用,水會往低處流,因此泡沫外層的水也會很自然地往下流,然而由于肥皂水中存在的一些物質可以對抗排水效應,從而使肥皂水的泡沫可以長時間存在。
肥皂水中可以對抗排水效應的神秘物質就是大名鼎鼎的表面活性劑,它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工業味精。它的種類豐富,有超過一萬種。殺蟲劑、農藥以及洗衣粉、肥皂、洗發水中都有它的身影,在食品工業中也往往需要它。因此曾有人說:“如果沒有表面活性劑,有90%的化學工作者將會失業。”
從構成來講,表面活性劑分子具有典型的兩端結構:一端是親水而憎油的基團,該基團易溶于水,被稱為親水基;另一端是親油而憎水的基團,該基團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油,被稱為憎水基。這樣的兩端結構使表面活性劑具有了清潔功能。表面活性劑的親水基與水的相互作用更強,會形成親水外層,而憎水基則與水相互排斥,因此表面活性劑分子會在水中定向排列。
如此排列的妙處在于,削弱了水分子之間的引力,降低了水的表面張力。簡單來說,這樣既可以讓衣服快速且充分地濕潤,同時促使污漬分散乳化,從衣服表面脫落下來。
當表面活性劑在水表面排滿后,水的表面張力就降到了最低,其他表面活性劑分子就進入溶液,形成膠束。膠束是排列有序的無數個表面活性劑分子,呈球狀或棒狀的聚集,親水基團朝外,親油基團朝里。
在形成泡泡的過程中,表面活性劑作為起泡劑和穩泡劑而起作用。將起泡劑加入水溶液中,其親水基與水分子強烈地互相吸引,朝向水層;而憎水基處于空氣中或氣泡內,在界面層或表面上的定向排列,從而降低界面張力或表面張力。起泡劑有利于形成分布均勻且孔徑適中的小氣泡,并保證氣泡上升形成泡沫層。
氣泡容易破裂怎么辦?這時就需要穩泡劑了。穩泡劑與泡沫有較強的親和力,可有效地吸附在已形成泡沫的表面,從而將泡沫有效包裹,使得已形成的泡沫更為穩定,減少了氣泡兼并和破裂現象。穩泡劑的使用,也讓氣泡的分布更為均一且細小,起泡高度較高。
如何產生更多的泡泡?
小時候我們吹泡泡常常會使用一種帶有閉合圓圈的工具,其作用是將液體在其中的空間上鋪展成薄膜,便于人們向薄膜中吹入空氣,使其拉伸。再依靠液體表面的張力,讓被拉伸的薄膜自發收緊閉合,形成氣泡。舉一反三,為了在吹泡泡時,產生更多的氣泡,提高空氣和液體混合的效率,人們采用了最為直接的辦法,即增加圓圈的數量。越多閉合圓圈,就可以產生越多的泡泡。
還有我們洗澡時用的浴花,洗臉用的海綿,它們密布的網狀或多孔結構,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有利于液體和空氣的充分混合,從而形成細膩的泡沫。起泡瓶也是如此,它可以將空氣和液體快速混合,若是我們打開起泡瓶的手壓泵頭,會發現秘訣同樣是網狀結構——篩網。
近年來,泡沫泵頭的利用度很高,在其咽喉處的膨大氣室是產生泡沫的關鍵。在第一次按壓后松開時,在泵頭上部形成低壓,空氣進入氣室中,液體也被帶到泵頭上部。第二次按壓時,氣室的氣壓增大,液體與空氣進入位于管道上的篩網,這樣就會吹出泡泡。篩網越小,吹出的泡泡越小,泡沫越細膩。
說到這里,你是否明白了和泡泡相關的這些知識呢?原來,泡泡的產生離不開表面活性劑;原來,產生更多泡泡的秘訣是網狀的結構。